課堂教學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要提高課程教學質量、有效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就必須從能力本位出發,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徹底改變與工作任務相脫離、以教師為主體的課程教學模式,突出“能力目標、學生主體、任務訓練”三個基本要求,使教學單元充分體現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
知名職業教學課程改革專家戴士弘教授認為,“能理解某概念、能掌握某原理或定義等”并不是我們要求的能力目標,以建筑防雷這一知識點為例:
從上述的例子可以看出,能力目標應該是能用課本上的標準,對指定建筑設計初步防雷措施。課程實施要有明確的能力目標,由直觀的實例引入,以防雷任務為載體,以防雷中的問題為中心,學生要動手動腦操作,學生是課程教學過程的主體,學生有能力的訓練,課程有知識的歸納總結。知識的引入是由實際需要引起的,中是由知識體系引起的。例如:側擊雷的引入是由黃山建筑防雷的要求引入的,而不是由雷電分類的知識體系引入的。因此新職教要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工作過程為向導,學生能力提高為目標,安排訓練項目不是僅著眼于具體的產品和任務。
3D打印教育品牌——3D經緯,就能力本位的3D打印教育進行了探索,以實戰化的3D打印案例進行單元設計:
以打印大白模型為例,首先進行前端處理大白數據采集等操作,讓學生能夠結合逆向工程技術設計產品掌握逆向工程技術的工作流程:
在3D打印大白模型的模塊中讓學生認識打印機與其打印原理、打印機結構及其功能、打印機配件等并能夠對打印機進行日常維護等:
再依據案例進行具體的3D打印操作:
再對大白模型進行后處理工藝,模型缺陷修補和噴漆等,從而達到新職教的教學目標:
3D打印作為一種跨學科的課程,對實訓要求很高,3D經緯通過將企業典型應用案例轉化為教學資源,探索并開展能力本位的教學單元設計,提供3D打印專業建設的一站式解決方案。關注3D經緯公眾號,了解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