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普通的金屬3D打印粉末,背后全依賴“高精尖”技術的支撐。這種粉末完全可滿足3D打印在航空、航天、醫療、模具等領域中的應用要求。
不久前,在2019年第八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廣東佛山賽區)上,專注金屬3D打印粉末研發的廣東銀納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銀納),憑借過硬技術,贏得眾評委的喝彩。
“我們聚焦3D打印細分專業市場,特別在金屬3D打印粉末等方面,積累了大量的行業經驗及應用數據,為航空、航天、醫療、模具等領域提供專業的金屬3D打印材料及技術服務方案。” 銀納總裁楊熾洪說。
專注核心技術攻關
“我們堅持自主創新,走高端路線,實施進口替代及開拓國外市場。” 楊熾洪表示。從納米粉末、常規3D打印微米粉末到現在的難熔金屬粉末,銀納一直在挑戰自我。
令楊熾洪最為自豪的是,2015年,他們突破了金屬球形粉末制備(絲材氣霧化)核心技術。“我們完全擁有絲材氣霧化方法的自主知識產權設備和工藝。球形率可達98%,氧含量比行業低20%以上,可實現定制化生產。”他說,“用此技術制作出來的粉末,從球形度、氧含量、粒徑分布等各項指標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創新不斷取得突破。2018年,銀納取得了制粉工藝的重大突破,所研發的難熔金屬專用制粉設備成功投入使用,實現了高熔點金屬的微米級、納米級粉末工業化生產,彌補了國產高熔點金屬球形粉末的供應空白,引起了市場的巨大關注;在此基礎上,銀納對難熔金屬3D打印工藝進行了測試及驗證,確認了球形鎢粉在某國產金屬打印設備上的打印工藝及技術參數。
憑借著過硬的核心技術,銀納穩扎穩打贏得市場青睞。目前已擁有一批穩定的合作客戶,發展勢頭良好。“只要用過我們的產品,都會繼續采購合作的。”對于公司的產品,楊熾洪充滿自信。
公司發展“三步走”
近年來,3D打印技術迅速發展,伴隨而來的是傳統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也被改變著。作為新興制造技術的典型代表,原先應用在航空航天領域的金屬3D打印技術更多的轉向了工業、汽車、醫療、模具、教育等市場。
由于看好3D打印技術的市場前景,楊熾洪投身到此行業中。但他并沒有立刻就進入市場。“創業不容易,特別是材料的開發周期長。2012年到2014年,我們一直專注在積累技術,建設實驗室,儲備人才、技術。這是我們創業的第一階段。” 直到2016年,才正式成立了銀納。
“2016年到2017年,我們處于小規模的技術驗證階段,主要面向高端客戶。” 楊熾洪說。對于初創公司而言,此時擺在楊熾洪面前的挑戰是如何建設品牌和團隊。再困難也不能放棄品質控制,他們堅守這個理念,公司狠抓產品質量,在品控、生產和研發下足功夫;對內構建起公司完善的組織架構、管理架構和管理流程。
經過1年多時間,銀納搭建起了一支優秀的運營團隊,并形成有效的運行機制。機制理順了,加上充分的技術、人才儲備,2018年開始,銀納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也就是公司發展第三階段。截止今年9月份,銀納的銷售額已超1千萬。
布局3D打印產業鏈
在楊熾洪看來,我國的3D打印技術經歷了從投資過熱到回歸理性,再到專業化發展的三個階段。他說:“未來3D打印技術將迎來新一輪洗牌,行業將逐步向高端產品發展,低端的材料、設備逐漸被淘汰。”
這讓他對公司的發展前景信心滿滿。目前銀納已完成了球形粉體生產基地、金屬3D打印應用基地、3D打印研究推廣中心的產業鏈布局。
他表示,銀納將繼續深入開發核心制粉技術,聚焦專業細分市場,布局3D打印產業鏈,發展成以金屬材料增材制造、金屬納米材料研發及應用為核心競爭力的技術領軍企業,聯合產業上下游,為全球用戶提供優質的產品及解決方案。